沾化區以沾化冬棗研究所為基地,強化科技引領,推動沾化冬棗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。
近日,沾化區第三屆大棚冬棗“棗王爭霸賽”決賽在下河鄉舉行。沾化區60名棗農進入決賽。專家品嘗組按照賽棗評分的標準,對冬棗果形、果實色澤、果實口感進行品評打分。
沾化冬棗技術專家組高級農藝師 李福友:首先第一個就是品質的來源是品種,只有好的品種才有好的品質,第二個是必須要滿足品種所需要的栽培管理條件,第三就是減少人為干預。
原生態冬棗“棗王”、下河鄉東張村棗農 郭寧:我感覺還是科學管理、規范種植才能走得越來越遠。
2021年,沾化區啟動實施“雙增雙提”工程,年內新增設施大棚2萬畝、到2025年達到15萬畝,新增“沾冬2號”1萬畝、到2025年達到10萬畝。
沾化冬棗研究所智能陽光溫室大棚是設施高效種植試驗區的“核心棚”,是智慧農業試驗示范棚。大棚搭載的冬棗物聯網云平臺管理系統,可以實現精準調控。
沾化冬棗研究所所長 于洪長:我們通過智能化,拿出質量標準來,對我們整個產業的發展可能發揮非常重大的推動作用。
為扎實推動冬棗產業高質量發展,沾化區加快構建沾化冬棗“1+3+10+N”發展新格局,即:打造1處萬畝沾化冬棗高質量發展示范區,3條沾化冬棗高質量發展長廊,10處沾化冬棗高質量發展示范園,N處沾化冬棗高質量發展示范點。
沾化區副區長 付俊峰:通過示范引領,引導全區冬棗向標準化、設施化、高質化、高效化方向發展,實現沾化冬棗高質量發展。